麻豆传媒映画最新出品md-0060|91.高清视频|麻豆传媒md00044林予晞|天美传媒精东天美麻豆|大黄片软件|极骚女优在线视频观看|麻豆传媒直播官网是什么|日韩美女网红直播|明星换脸的网站|高清国产精品自拍,麻豆传媒哎秋百度网盘,ai换脸明星,国产成人91亚洲精品无

新聞中心

當前您的位置: 首頁> 新聞中心> 媒體聚焦> 正文

中國科學報:顏曉紅:現(xiàn)代大學應培養(yǎng)復合型人才
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2-27 瀏覽量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顏曉紅

■本報記者 溫才妃 陳彬

隨著上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,科學技術日益更新,純粹的單科性院校已經難以生存,。單科研究的出路狹窄,,現(xiàn)代大學應培養(yǎng)復合型人才,。

初次見到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是在一個會議的間隙,。原本以為會議場合的校長是一身西裝革履,但當身著大地色夾克的顏曉紅出現(xiàn)在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面前時,,給人的第一感覺卻是平易近人,,與其說他是一位校長,,不如說更像一位高校普通教師。

“我最想干的事其實是搞教學,?!辈稍L伊始,,顏曉紅就笑著說,,“搞教學是一件高雅的事?!?/p>

這一點可以從他去年底的教學演講中找到端倪,。在演講中,他把教師比作琴師,,要注重“曲譜得當,、技法嫻熟、聲行并茂,、動靜相宜”,,“授課如作畫”講究“引放轉收”。這些比喻并非“紙上談兵”,,而是得益于他當過教師,,對教學工作情有獨鐘。

那么,,如今作為一校之長,,他在育人上又有哪些心得呢?

創(chuàng)新培養(yǎng)更是理念與精神

“中國高等教育的創(chuàng)新培養(yǎng),,不僅是方法,,更是理念和精神。教學改革既要大膽探索,,又要謹慎推進,。任何教學改革者都要善思,因為對于改革者也許是一次失誤,,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輩子的事情,。”顏曉紅說,。

顏曉紅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初理解,,來自于他自己的學生時代。

1986年,,顏曉紅考入武漢大學,,成為一名大學新生。而彼時的武大,,正處于著名教育家,、時任武大校長劉道玉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中,,顏曉紅成為了這次改革的被試者,同時也是獲益者,。

對于當年的改革,,顏曉紅記憶猶新。也正是在那個時候,,金屬物理專業(yè)出身的顏曉紅在武大寫作競賽中拿下一等獎,,同時參加比賽的不乏有武大寫作班的作家。

1997年,,博士畢業(yè)后的顏曉紅先后在湘潭大學,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南京郵電大學工作,。由于最初的熏陶,,老一輩教育家“高等教育并不是學好某個專業(yè)、某個科目就可以”的觀念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中,。

在顏曉紅看來,,新中國成立以來,高等教育并沒有完全照搬蘇聯(lián)模式,,毛澤東同志提出民族的,、科學的、大眾的新文化,,實際上是不為西學模式,,探索中國高等教育發(fā)展之路。而在此之后,,隨著北京八大高校的成立,,國內高等教育才逐漸導向專科化,。1961年,,鄧小平同志在主抓高等教育工作時,又提出了三個關鍵:教師,、教材,、生產實踐?!爸袊逃w系骨子里還是希望學生全面發(fā)展,。”顏曉紅說,。 “我們不能否認把綜合性大學變成單科性大學,,是為了解決專業(yè)人才急缺的時代需求。然而,,隨著上世紀90年代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,,科學技術日益更新,,純粹的單科性院校已經難以生存?!辈稍L中,,顏曉紅肯定地說:“單科研究的出路狹窄,現(xiàn)代大學應培養(yǎng)復合型人才,?!?/p>

新工科建設注重課程與產業(yè)

江蘇大學是以農機專業(yè)起家的,然而時至今日,,學農機的學生如果不懂得控制,、大數據處理等相關知識,已經很難找到工作了,。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2017年,,顏曉紅來到江蘇大學,,大力推動新工科建設,著重解決人才培養(yǎng)中單科化現(xiàn)狀,。

江蘇大學學科面廣,、體系龐大,解決這一問題對于他而言是責任,,更是挑戰(zhàn),。“麻省理工學院要求工科學生懂設計,、制作,、應用,還有后續(xù)管理,。今天的新工科建設要摒棄以往注重某個知識點的技術問題,,應關注多學科、多知識點交叉的工程問題,?!鳖仌约t說。

在他看來,,要想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,必須厘清兩個方面的工作。

“首先,,課程不能再以原來的知識鏈模式進行設置,,而必須按照素質和能力鏈進行設計?!鳖仌约t表示,,比如,,未來的工程人才要懂工程倫理,工程倫理則包括藝術,、文化,、社會倫理甚至人體生理結構。在課程體系中,,要設計通識教育模塊,、專業(yè)模塊,并通過創(chuàng)新模塊強調學生的個性發(fā)展,。

也正因為如此,,學校勢必要對現(xiàn)有的課程進行改革,但改革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“越傳統(tǒng)的課程知識越老化”,。“上世紀60年代,,我國曾組織編寫教材工作,,然而,更大魄力的課程體系改革在高校中至今尚未普遍展開,?!彼硎荆n程結構首先要進行改革,,但是其面臨的改革阻力也可想而知,。

其次,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(yǎng)必須同產業(yè)合作,,在這其中,,高等教育要發(fā)揮引領作用,如果失去先導性,,教育將不復存在,。

對此,顏曉紅直言,,我國的工程人才一度實行“3+1”培養(yǎng)——3年在高校1年在企業(yè),。然而在這種模式下,由于課程受到了壓縮,,教學必然會受到影響,。也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顏曉紅在學校推行了“三進三出”的學生培養(yǎng)模式,。即企業(yè)家上講臺,、企業(yè)實驗室進校園、企業(yè)課程進入高校課程體系,。通過教師走出去,、學生走出去,、創(chuàng)新走出去(和企業(yè)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新),推動校企深度融合,。

“把企業(yè)家成功的經驗和企業(yè)成熟的技術,、作法引入高校,這也是一種產學研合作,?!鳖仌约t說,“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,,各學校都很重視,。然而,從技術到產品,,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,必須讓學生獲得各方面的訓練?!?/p>

辦學特色應尊重并優(yōu)化

在江蘇大學,,有兩點是顏曉紅頗為珍惜的。

首先是學生創(chuàng)新的積極性,。“江蘇大學的學生走在路上是急匆匆的,,不散漫的作風是一所大學需要保護的,。”他說,。

然而,,相對于以前專注農機,綜合性院校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范圍不再局限,。那么,,理順創(chuàng)新體系也就成為了首先要完成的一項工作。以頂尖人才的培養(yǎng)為例,,從2017年9月開始,,江蘇大學成立金山英才班,從本科一年級新生中挑選30人,,不給予推免機會,,而是培養(yǎng)他們沖擊世界一流高校的能力。

“進入世界一流名校,,學生的知識結構,、身份認同將得以改良。畢業(yè)后,,也更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(fā)展平臺,。如此,,方有能力反哺母校,從而成為江蘇大學杰出校友的延續(xù),?!鳖仌约t解釋道。

另一點則是江蘇大學的國際化,。與其他高校不同,,江蘇大學在中外學生同創(chuàng)方面有著很好的傳統(tǒng)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,,江蘇大學就和日本三重大學,、泰國清邁大學共同發(fā)起了三國三校國際學術研討會,近年又創(chuàng)辦中日韓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工程設計競賽,,活動的初衷都是“使得中外學生同窗,、同創(chuàng)、同樂,,一起創(chuàng)新,,一起快樂生活,培養(yǎng)學生更深層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”,。

值得一提的是,,為響應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江蘇大學發(fā)起成立了“一帶一路”產學研聯(lián)盟,。2016年,,教育部以此為藍本,將其擴大為全國性做法,,成立中國“一帶一路”校企聯(lián)盟,。江蘇大學成為發(fā)起單位之一。然而,,在顏曉紅及眾多江大人心中,,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,就是要讓中國企業(yè)“抱團出?!弊呦驀H,。這其中的關鍵便是要“培養(yǎng)一支既懂得地域文化,又懂得企業(yè)文化的留學生隊伍”,。為此,,該校成立“一帶一路”人才學院,讓中國學生選修“一帶一路”課程模塊,,留學生實行“3+1”培養(yǎng)(3年在高校,,1年在企業(yè),了解企業(yè)文化)?!耙囵B(yǎng)知華,、友華、親華的留學生,,就要讓他們學習中國企業(yè)的經驗,、做法,這樣,,中國企業(yè)出海就相對容易,。”顏曉紅補充道,。

這一理念得到教育部認同,。2017年,江蘇大學成為國家首批“絲綢之路”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委托培養(yǎng)院校,,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培養(yǎng)流體機械及工程方向國際人才,。

“一所高校有自身的發(fā)展特色與發(fā)展階段,并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,。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礎上,,理順、優(yōu)化并民主決策,,按規(guī)律辦學,。”而這也是顏曉紅十分看重的,。

對待學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

顏曉紅認為,,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作用并不是制度創(chuàng)新,而是在于精神引領,,那就是“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站在學生角度上考慮”。

在他看來,,對待學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,,這是一名校長應有的情懷,“一名學生不成功對于高校而言,,失敗率可能是0.01%,,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卻是100%”。

比如通常學生進校長辦公室的門比較難,,但顏曉紅特意交代行政人員,,如有學生找來不要阻攔。一名本科生找到他,,無意中提起學校里用作通勤的電動公交車一次收費1元錢太貴,,顏曉紅答應他將協(xié)調后勤部門了解情況,學生很有成就感地離開。沒過多久,,票價果然由1元降為0.5元,。這件事雖小,但顏曉紅更看重的是其對學生的精神引領,,“讓學生感到是自己是校園的一分子,,自身的合理訴求被尊重”。

“高校教師應做到心中有生,、心中有愛,、心中有譜。校領導,、教師最應該做的事,,就是把自身的工作當作事業(yè)去做;退而求其次則是做一個基本合格的人,,把工作當職業(yè)去做,。如果只是當謀生手段去對待工作,這個人應該被崗位淘汰,?!辈稍L結束前,顏曉紅鄭重地說,。

文章來源:2018年2月27日第5版

文章鏈接:http://news.sciencenet.cn/sbhtmlnews/2018/2/332566.shtm?id=332566